学习书法的名言(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…)
1、书贵入神,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别。入他身者,我化为古也,入我神者,古化为我也。
2、古人笔法渊源,其最不同处,最多相合。李北海云:似我者病。正以不同处求同,不似处求似,同于似者皆病也。
3、至若磔髦竦骨,短截长,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;矩则轨转,却密就疏,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;耀质含章,或柔或刚,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。
4、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,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。
5、临摹用工,是学书大要,然必先求古人意指,次究用笔,后像行体。
6、其形体也;神者,其神采也。
7、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,始是第一层手。
8、近代以来,殊不师古,而缘情弃道,才记姓名,或学不该赡,闻见又寡,致使成功不就,虚费精神。自非道灵感物,不可与谈斯道矣!
9、学书者有两观:曰观物,曰观我。观物以类情,观我以通德。
10、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,否则无本。早矜脱化,必规矩,初宗一家,精深有得。继采诸美,变动弗拘。斯为不掩性情,自辟门经。
11、学书须临唐碑,到极劲键时,然后归到晋人,则神韵中自俱骨气,否则一派圆软,便写成软弱字矣。
12、凡人各殊气血,异筋骨。心有疏密,手有巧拙,书之好丑,在于心手。
学习书法的名言
13、笔性墨情,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。是则理性情者,书之首务也。
14、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,久久剥换,遗貌取神。
15、学书之法,非口传心授,不得其精。大要临古人墨迹,布置间架,担破管,书破纸,方有功夫。
16、只学一家,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;集众长归于我,斯为大成。
17、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,人人言之。然天下最上的境界,人人要到,却非人人所能到。
18、所谓神品,于吾神所著故也。
19、书道只在巧妙二字,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。
20、故之书道玄妙,必资于神遇,不可以力求也;机巧必须于心悟,不可以目取也。
21、夫书者,英杰之馀事,文章之急务也。虽其为道,贤不肖皆可学,然贤能之常多,不肖者能之常少也,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!
22、为书之体,须入其形,若坐若形,若飞若动,若往若来,若卧若起,若愁若喜,若虫食木叶,若利剑长戈,若强弓硬矢,若水火,若云雾,若日月,纵横有可象者,方得谓之书矣。
23、初学书类乎本,缓笔定其行势,忙则失其规矩。
24、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,逐画临仿,但贵行,住,坐,卧常谛玩,经目著心。久之,自然有悟入处。信意运笔,不觉得其精微,斯为善学。
学习书法的名言
25、夫心合于气,气合于心;神,心之用也,心必静而已矣。
26、古之善书者,必先楷法,渐而至于行草,亦不离乎楷正。
27、立品之人,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。
28、书画清高,首重人品,品节即优,不但人人重其笔墨,更钦仰其人。
29、学书须步趋古人,勿依傍时人。学古人须得其神骨,勿徒其貌似。
30、学一半撒一半,未尝全学;非不欲全,实不能全,亦不必全也。
31、风神者,一须人品高,二须师法古,三须纸笔佳,四须险劲,五须高明,六须润泽,七须向背得宜,八须时出新意。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,短者如精悍之徒,瘦者如山泽之矍,肥者如贵游之子,劲者如武夫,媚者如美女,欹斜如醉仙,端楷如贤士。
32、临书易失古人位置,而多得古人笔意;摩书易得古人位置,而多失古人笔意。
33、作书须自家主张,然不是不学古人;须看真迹,然不是不学碑刻。
34、吾书虽不甚佳,然自出新意,不践古人,是一快也。
35、临摹古人不在对临,而在神会,目意所结,一尘不入,似而不似,不容思议。
36、高韵深情,坚质浩气,缺不可以为书。
学习书法的名言
37、盖法高于意则用法,意高于法则用意,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。
38、先资政公曰:凡书未成家者,宜日与古贴为缘,无论何贴,皆足以范我笔力。
39、人品既殊,性情各异,笔势所运,邪正自形。
40、古人作书,于联络处见章法;于洒落处见意境。
41、故以道德,事功,文章,风节著者,代不乏人,论世者,慕其人,益重其书,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。
42、学术经论,皆由心起,其心不正,所动悉邪。
43、不泥古法,不执己见,惟在活而已矣。
44、所以正人心也,所以闲圣道也。
45、取意舍形,无所求意。故得其形,意溢于形;失其形,意云何哉?
46、要使笔落纸上,精神能冲其中,气韵目晕于外。似生实熟,圆转流畅,则笔笔有笔,笔笔无痕矣。
47、书画之妙,当以神会,难可以形器求也。
48、手与神运,艺从心得。其志一于书,轩冕不能移,贫贱不能屈,浩然心得,以终其身。
学习书法的名言
49、且一食之美,惟饱其日,倘一观而悟,则润于终身。
50、有功无性,神采不生;有性无功,神采不实。
51、石刻不可学,但自书使人刻之,已非己书也,故必须真迹观之,乃得趣。
52、夫字以神为精魄,神若不知,则字无态度也;以心为筋骨,心若不坚,则字无劲健也;以副毛为皮肤,副若不圆,则字无温润也。
53、学古人书,须得其神骨,魄力气格,命脉,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。
54、习古人书,必先专精议一家。至于信手触笔,无所不似,然后可兼收并蓄,淹贯众有,亦决不能自成一家,到得似来,只为此家所盖,枉费一生气力。
55、古贴字体大小,颇有相径庭者。如老翁携幼孙行,长短参差,而情意真执,痛痒相关。
56、学书之要,唯取神,气为佳,若模象体势,虽形似而无精神,乃不知书者所为耳。
57、书之妙道,神采为上,形质次之,兼之者可绍于古人。
58、凡临古人书,须平心耐性为之,久久自有功效,不可浅尝辄止,见异既迁。
59、成形结字,得形体不如得笔法,得笔法不如得气象。
60、学术通于学仙,钟神最上,钟气此之,钟形又此之。